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自强之星】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2022年自强之星事迹风采

作者: 日期:2022-04-26 10:06 点击数:


“当回顾自己在交大的成长经历,我发现‘被毒打’是一种生活常态。而也正是一次次‘被毒打’的经历,才让我戒骄戒躁、不断进步。”

这是公司传播系员工徐正阳参加“自强之星”终审答辩时,对自己三年交大生活的总结。

关于“被毒打”,他说:“哈哈,倒也不是真的挨了揍。其实是总能被指出,抑或是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还有太大的空间可以成长罢了。”

一、幸运

徐正阳觉得,进入交大的他,是幸运的。

刚进入交大,他就遇到了一些很优秀的人,是这些优秀的交大人让他看到了老员工活不一样的可能。

当时的辅导员李盛兰老师和班级协理员梁栋学长就是这样的人。

徐正阳还记得刚收到大一第一次英语考试成绩的那一刻,难言的受挫感从心底席卷而来。对于高中的他来说,英语是他的优势学科,他对英语考试有着一贯的自信。但当英语月考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鲜红色的79.5,狠狠打击了他的自信。

“这让我意识到,仅仅靠以前学的东西混,是行不通的。这也是英语考试给我的第一个教训。”

而后王蕾老师公示在课程群中的成绩排名,更进一步地“敲打”着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盲目自信,是英语考试给他的第二个教训。

不久后,在一次年级大会上,当时的辅导员李盛兰老师强调说:“来到大学,学习可能不是你们唯一要做的事情,但这是你们必须排在第一要去做的事情!”

这番话警醒了他。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是徐正阳认真反思后得出的结论。并且他也在努力这样做。

对于一名初入大学的新生来说,SRTP、SITP等词汇是陌生的。就算是从学长学姐那里听说了,其“科研训练”的内涵也让他们觉得遥不可及。

班级协理员梁栋学长在几个月后找到徐正阳和传播一班的几位同学,问他们愿不愿意一起做一个关于思政微课堂的SITP的项目。

“当然愿意啊!”徐正阳回忆说,我们才刚刚入学,几乎什么都不会,有人愿意带着我们做项目,是太幸运的一件事。而且其他辅导员啊,学长学姐几乎都对梁栋学长有很高的评价,我们自然愿意加入。

这时候的徐正阳,还称不上“自强”,他还在依靠身边一些优秀的榜样引领方向,是这些榜样给了他尝试的机会。

二、感恩

站在“自强之星”答辩台上的徐正阳用这句话作为结尾:“这一路上不仅有国家奖、助学金的帮扶、学校的关怀,更有交大传播系里我最敬爱的老师们和最亲爱的同伴们的指引和陪伴!”

交大传播系最大程度地给了徐正阳思想的广阔空间和行为的自由发展。

在他心里,传播系里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绝对魅力。截止目前,19级的员工已经完成了5学期的课程学习,每位同学至少接触了19位专业课老师。在徐正阳看来,每位老师除了学识渊博、平易近人这样的共性特征外,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他对老师们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可能不十分准确,但这是他最真实的感受。“比如梅红老师、胡明川老师、吴小玲老师和曹璞老师,她们讲课时就很深入浅出啊,课堂氛围也比较轻松;胡睿老师、朱洁老师、黄昕恺老师还有张镭老师,他们讲授的课程都比较偏广告方向,有很强的市场导向,做作业的时候感觉自己也在‘商海中浮沉’;石磊老师、蒋宁平老师、杨琴老师还有刘林沙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深不可测’ ,人生阅历非常丰富。除了专业知识,他们还常常跟我们分享人生经验,有一些价值观的引导;李家伦老师、武小林老师和李简瑷老师,像是那种业界经验很丰富的‘隐藏大佬’,对我们在影视方面的思维训练和实操有极大的帮助;李阳老师、马超老师还有张诗婷老师,看起来好年轻,但真的会很多东西!当然不能忘了我们‘又爱又怕’的班导师朱亚希老师,他向来以要求严格出名。不过他也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我们也非常信服。”

虽然在徐正阳眼里每个老师都是闪闪发光的,但是在做作业的时候,他却常常被痛苦席卷。这是他感受到被“毒打”的一个主要来源。

“写论文好难”是他最真实的感受。不仅写的时候非常痛苦,而且老师细评的时候,常常能指出许多思考不深入、角度单一、词不达意、逻辑跳跃、要义不明等问题。

但也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才让他戒骄戒躁,慢慢进步。

再一次又一次的“毒打”过后,徐正阳觉得现在写论文比以前感觉好些了,而且有时看到自己以前写的论文,也能找出很多不足之处了。不过,他很谦虚地说自己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则更为普遍。身为班长,每天有许多通知需要给同学们转达,疫情期间又有许多工作需要同学们配合。“很感谢我们班的同学们,大家在接收消息、提交作业、核酸检测等细小而繁琐的工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一起把咱们传播一班建设得更好了!”

三、前行

如果说学习是员工的基础工作,是他们的“第一课堂”,那么员工工作、志愿工作、实习实践等活动则是老员工的“第二课堂”。

在这里,徐正阳同样没少受“毒打”。

新媒体推文主题被否、推送排版不通过、做志愿服务时被质疑......修改推文、策划活动、更改工作方案到深夜两三点是常有的事,难以平衡学习和工作也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在挫折中,他学会了“取舍”。排好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该做的,再去完成那些重要性和紧急性相对较低的事情。于是他辞退了很多的员工组织任职,只留下了最重要的2个:班长和本科传播党支部内的“协理者”。他认为服务好身边的同学,大家携手共同进步,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446个小时的志愿时长、100余条多平台新媒体图文、20万+阅读量,以及1次扶贫直播和数不清的其他活动......不仅是他成长的见证,也是对交大奉献精神的传承。

在交大的经历让他明白“自强不息”,从不是以取得成绩为最终目标,而是永远在求索的路上。

他希望未来每位交大人能够一直坚定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