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沙龙精神和学术深度——中文系中国文学方向总第六期研究生学术沙龙举行

作者:宋骐远 日期:2015-12-03 00:00 点击数:

20151129日(星期日)下午两点,公司中文系中国文学方向(含文艺学、比较文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总第六次研究生沙龙在X8310顺利举办。本期学术沙龙由支宇教授负责指导,14名研究生参与。此次首创“文学研究下午茶会”的崭新形式,将严谨理性的学术主题与轻松活泼的沙龙氛围融为一体。本次沙龙的主题是“批评作坊:当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实验”,主体内容是由三位同学从分别从“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和“精神分析”三种不同文学研究方法来分析和解读同一个文学文本。

首先发言的是梁丽娜同学,她使用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解析莫言的《檀香刑》。在梳理了小说的故事框架后,从叙事话语和语言特色两个方面分析了“陌生化”手法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讨论交流环节,同学们在支老师的引导下从不同侧面触及了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的手法及其延长读者感知时间的效应问题,从而为梁同学总结出进一步分析文本和统合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享受过短暂的由英式奶茶和甜点所带来的“茶歇”之后,杨洁同学运用英美新批评家艾伦·退特的“张力说”对海子最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亚洲铜》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了文本细读。经过逐字逐句“外延”和“内涵”的仔细剖析,杨同学向大家展示了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其他侧面,加深同学们的理解。支老师在组织大家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为她梳理出亚洲铜的一个处延意义和两重内涵意义所构成的张力关系系统。最后一位同学是李诗瑶,她采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从“俄狄浦斯情结”和“施虐-受虐”两个方面走进《檀香刑》的想象世界。在带给大家别样想法的同时,她引发了大家关于小说人物心理状况的热烈争论。

活动结束前,支老师将本期沙龙概括为“文论实验室”或“批评作坊”。理论与文本的结合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每一种都具有合理成分。不同可能性的相互碰撞可以产生灿烂的知识火花,照亮同一个文学文本。在今后的“文学实验室”中,支老师还将组织大家一起继续这种“批评作坊”的尝试,让每个同学运用不同的文学研究方法和批评工具来审视和解读《檀香刑》和《海子的诗》。这样能够让这两个文本从扁平变得立体,使我们能够观察它的多个侧面,进而锻炼我们使用不同文学批评方法的熟练度,更好地理解文论的核心,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的组织方式。同学们在聆听讲解、进行思考的同时,在冬日午后品味浓郁的茶香,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较好地实现了中文系研究学术活动的“沙龙精神”和“学术深度”两个目标和初衷。

指导老师简介:支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美学与批评理论、当代艺术批评与设计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