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艺术与传播学院特别邀请到台湾高雄师范大学郑卜五教授莅临讲学。上午九点多,八号教学楼8321教室里已经有很多同学颇有兴致地谈论着此次讲座“经典生活化,生活经典化”的主题,这样贴近我们生活的立意让大家对郑教授和讲座的内容都充满期待。
上午十点讲座正式开始前,艺传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沈如泉副教授先代表老师、同学向郑卜五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随后,中文系主任汪启明教授上台,他说到自己去台湾讲学时就已经感受到郑教授所带员工的认真态度,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员工都能如此,更何况老师其人。“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在台湾做得非常好。郑卜五教授是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经学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华经典学会会长。郑教授专长于春秋学、清代学术史、中国诸子学等领域,治学非常严谨,著作颇多。”
郑卜五教授首先非常高兴地说自己的老家在福建泉州,来到大陆是真的回家了。他接过汪启明教授的话,认为就传统文化的讨论要先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未来该如何面对世界?”??“我们知道自己,又能广泛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知己知彼’,而西方却忽略我们太多;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路传承从未中断,中国人应当有自信心。每次出去讲学,我都是抬头挺胸,‘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我很骄傲我是中国人!”郑教授的一段开场既有气势又颇为幽默,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说到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大家可能并不是非常了解,郑卜五教授对学校的发展沿革、办学特色、院系所的架构、全校员工概况等诸多方面做了简介。在讲到科技学院的时候,郑教授说自己是学电子出身,后来进入商场经商也还不错,当赚了一些钱的时候,他反思“人生难道只是赚钱吗?”所以决定投身自己的兴趣所在,觉得应当去追求自己生命的意义。郑教授“学子贡兼善天下”、“穿不在衣服,而在人”、“睡不过八尺,吃不过四餐??还包括夜宵”的观点引起了在座老师和同学的强烈共鸣,风趣轻松的言语让整个教室笑声四起。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这是《文心雕龙》对“经”的定义。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秉承经典生生不息的精神,最初成立的宗旨就是为了能够达成以现代化为诉求,以伦理实践为目标,以人文精神为关怀,以通经致用为理想;希望能够“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经学研究所的所长,郑卜五教授认为任何文献都有它的要义,要能够阐扬经典的内在价值。经书求的是“善”,史书求的则是“真”。“善”能教化人心、使社会安定、使国家得以推展。所谓“止于至善”,并不是说停在最好的地方,而是永远追求卓越、追求最好。不懂“善”,就一定读不懂“经”。中国的“经”都是让人向善,中国的文化则都是“致中和”的和平文化,推崇礼尚往来。
经典文化与生活的结合非常紧密,郑卜五教授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引,告诉同学们:“争第一是跟自己比,要超越自己,克服自我的贪嗔痴,克服怠惰心理。我最喜欢‘天下无敌’,什么意思呢?就是只有朋友,没有敌人??这才是真正的第一!”教授说大家一定要有乐观的心,要正面思考。他同大家说起邻居装修了一年颇为扰民的事,当换一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事情似乎就没有那么让人苦恼。“事情来的时候,悲伤、生气等等所有情绪都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一定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要记住,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广。《老子》里也有句话说得好: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接下来,郑教授主要从“勇于尝试的求知、不假虚妄的坦诚、拥抱未知的热情、欣赏别人的胸襟、融入天地的谦和”五个方面来阐述经典中透露出的生活哲学。在“勇于尝试的求知”部分,教授举“1+1=?”为例,当说答案是“2”的时候,我们需要说明:1是自然数、正整数,+号表示这是至少三进位以上的加法等等。如果不解释,这个答案就是不成立的。“学术思维不是单纯的,不能只有一个概念。”教授还举《列子?黄帝篇》中我们熟知的“朝三暮四”的故事为例,事实上“故事中的猴子是非常有智慧的,它能先考虑早上吃四个先吃饱,甚至还能看出它们有养生意识??白天多吃点,晚上少吃点,很聪明呢。”郑教授爽朗的笑声和诙谐幽默的讲述方式吸引着台下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大家不时被有趣的事例逗得前仰后合。
最后,郑卜五教授说起自家藏书三万余册,孩子自小都读过背过很多,还提到小儿子在生活小事中能随口引用《木兰辞》《长恨歌》,潜意识里就将文化融入生活的几件趣事。台下掌声和笑声相互交融,讲座也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结束。郑卜五教授还在结尾鼓励大家道:“我从学电子到进入商场,再到学习中文,当时中文是前景最不好的时候,那时不会知道如今中文多么有必要。所以你们心中也不要有什么负担,谁都说不准有时来运转的时候。”(干璐)